□簡霞
  25日,成都方所書店揭開面紗。在全球實體書店都不景氣的當兒,這家書店卻相當霸氣地選址在時尚購物中心遠洋太古里,與卡地亞等奢侈品店做起了鄰居。不過,且慢斷言這是書店的逆襲。
  不得不承認,在今天這個線上書城和電子書大肆衝擊的環境下,單純賣書已沒有盈利和生存空間了。儘管方所對會員購書打八五折,但與網上購書五六折相比,這個折扣對讀者其實很難有吸引力,何況後者還可以免去大包小包扛回家之辛苦。為了吸引客流,時下許多入駐購物中心的書店紛紛增加附加值,基本都在走圖書+咖啡的路子,同時搭售各類文化創意產品。方所顯然走得更遠。
  走進方所,首先置身的是服飾區。在以前你能想象一家書店會賣服裝嗎?在數千平方米的空間內,書最多不過占據半壁江山,其他產品還包括箱包、生活用品、植物和咖啡等,都極盡精美,當然價格也不菲。店內甚至還有一個小型舞臺,據稱將會定期舉行講座、展覽以及音樂會。這還是書店嗎?與其說它是一家書店,還不如說它是家“生活館”。
  商家的選擇也無可厚非。開書店來賣服裝百貨也許真的是一門好生意。對百貨來說,書是多麼富有詩意的背景,但置身百貨中的書,卻註定要變得面目模糊,性質可疑。不過,今天在書店買書本來已非必須。也許,我們更多會到這樣的書店喝咖啡,買文具服裝,聽演講……唯獨不是為買書。就像“單向街”書店老闆許知遠所說:“大家喜歡書店這個公共空間,但來一趟更像是裝飾性的郊游。”
  其實,城市裡消失的不僅僅是一些傳統實體書店,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方式。無數次,我信誓旦旦地宣稱,我只能接受書本的墨香與拿在手裡的厚重。然而,某一天,當我偶然嘗試看了一本電子書,又突然看到家裡越來越擁擠的書架,想到令人頭痛的房價,再想到每次旅游或出差時,再三權衡究竟塞幾本書在箱子里的糾結……那一刻,一個念頭涌上心頭:如果是電子書,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了,那麼偶爾看看冷冰冰的屏幕,似乎,似乎也不那麼難。這個念頭,讓我嚇了一大跳,原來,改變來得如此之快!
  會不會有一天,連這些實體的書本也會漸漸遠去?我不敢想象。
  (原標題:賣百貨是不是書店的逆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vbkpvlqogb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